中新社泉州7月27日電 題:“海絲”夏令營引“燃”固態硬碟海外青少年漢語熱
  作隨身碟者 廖靜 陳健
  “先祖的足跡表明‘海上絲綢之路’是一條擴散的路,是一條生生不息的路。”印尼華裔楊梅珍聽解說好房網員介紹後說道,“學中文後,就迫切地想知道這一段歷史”。
  27日,第十六屆中學生國學夏令營在福建泉州舉行閉營式。“以閩南海絲文化為主題的固態硬碟夏令營,應該常態化。”夏令營組委會成員之一、泉州培元中學校長表達了美好的期許。
  自中國提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來,以“海絲文化”為主題的國際夏令營大量進駐泉州、廈門等地。福建海絲文化營、第十六屆中學生國學夏令營等也在近日接連開營,來自東南亞記憶體國家及港澳臺地區的數百名海外青少年參加。
  海外青少年在領略海上絲綢之路遺跡的同時,也掀起了學習中國漢語熱潮。
  印尼青少年營的楊梅珍跟記者談起學習中文的初衷,“爺爺奶奶是第一代華僑,不會講普通話,但能說客家話。目前父母這一代在印尼做生意,多需要與華僑華人甚至本土中國人接觸,爸爸希望我學中文。”
  東南亞全區約有華僑、華人2000多萬,漢語也曾是東南亞“通行”語言之一。“隨著中國步入經濟強國的行列,東南亞國家學漢語的熱情也開始高漲”,印度尼西亞彼德拉基督教大學中文系大二學生楊梅珍流利的漢語讓人驚訝。
  據介紹,印尼彼德拉基督教大學中文系2000年開始成立,是印尼東區唯一具備學士級的中文系。該校學生多次榮獲“漢語橋”印度尼西亞賽區冠軍,並前來中國參加每屆“漢語橋”總決賽。
  作為華僑後裔的楊梅珍自小聽說過不少關於中國人遠渡重洋的故事,因此有了學好漢語的動力。“我一直想過來看看,這次是個好機會,可以近距離感受家鄉福建的文化、體驗泉州人的現代生活。”
  泉州作為“海絲”文化的主要發源地,早在宋元時期就被稱為“東方第一大港”。
  閑暇之餘,海外華裔青少年們游玩了泉州開元寺等著名的海絲景點,還逛了泉州最具特色的商業步行街——“中山街”。印尼營中的“購物狂”施玉梅告訴筆者,“我用我學的漢語跟商家‘殺價’,購物回去送朋友。”
  一旁漢語稍遜楊梅珍的美術系校友陳美瑾拉住記者,用不太標準的漢語說,“我不太會說中文,我是來學畫畫的”。說完讓筆者留下微信與QQ等聯繫方式,當她的“漢語老師”,她說:“以後學漢語,就有人教了”。
  此次中學生國學夏令營的舉辦方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負責人表示,“舉辦以‘海絲文化’為主題的夏令營,使更多海外青少年瞭解中國,提高學習漢語的興趣。在玩盡興的同時,體驗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文化魅力。”(完)  (原標題:通訊:“海絲”夏令營引“燃”海外青少年漢語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ujggfmdauerj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